欢迎访问财经股市网
首页 > 理财 > 正文

理财产品收益率与贷款利率差距缩小

理财来源:金融时报2023-05-17 11:25

图片来自网络/侵删
  “目前我行个人消费贷款优惠后的年利率在3.60%左右,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贷款年利率最低为3.55%,均处于历史上比较低的水平。”5月16日,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《金融时报》记者。

  近期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时发现,不少银行贷款最低利率已经降至4.0%以下。然而,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节节高升,不断接近甚至反超贷款利率。

  在正常情况下,贷款利率要普遍高于理财收益率。然而,随着近期贷款利率下行和理财收益的回暖,有部分银行的贷款最优惠利率与同期理财收益率出现“倒挂”或者接近“倒挂”的现象,这也引发了市场对资金空转套利的担忧。

  利率出现局部“倒挂”

  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2022年,1年期及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分别历经了2次及3次下调,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,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。

  “2022年,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34个基点,仅为4.17%,这在历史上是比较低的水平。”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4月2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。

  进入2023年,贷款利率整体仍然处于历史低位。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3月份,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.96%,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。其中,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.42%;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.14%。

  从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数据来看,贷款利率的持续走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
  根据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,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,工、农、中、建、交以及邮储六家国有大行2022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.05%、4.09%、3.90%、4.17%、4.21%以及4.48%。除中国银行外,其余五家大行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均较2021年有所下降。

  与贷款利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今年以来,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回暖,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已经达到4.0%。

 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197款理财产品,环比增加742款,其中,692款为开放式产品,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.91%;6505款为封闭式产品,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.76%。

  再从招商证券研报来看,今年前4个月,理财公司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4.5%,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。其中,4月下半月定开纯固收、定开“固收+”、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.4%、3.3%和1.6%,均维持在较高水平。
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在正常情况下,贷款利率要普遍高于理财收益率。近期出现的新发贷款最优利率和理财收益率之间的“倒挂”属于行业内的罕见现象。

  是否会滋生套利风险

  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出现的“倒挂”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。不少人不禁发问:这一现象是否会导致资金空转,滋生套利空间?

  针对这一问题,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明确表示,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,但整体而言并不存在“倒挂”问题。

  “当前,的确有少数贷款产品由于实行超低利率,利率接近甚至低于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,一类是部分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,另一类是部分城市的首套住房贷款。”董希淼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但从整体来看,这种发生在局部的“倒挂”较难引致资金空转套利。

  从发放对象来看,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贷款资金必须要用于生产经营所需。“并且,利率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往往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,而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多为期限1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,套利在实际操作上较为困难。”董希淼表示。

  同时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,通常来说,银行对于最优惠利率的申请也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,经过层层条件筛选后,只有极少数的优质客户才可以拿到所谓的最低利率。

  再从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来看,贷款买理财的套利空间也非常小。

  “银行理财收益上行是阶段性表现。尽管今年年初以来银行理财收益表现较好,但其和过去4个多月以来债券市场行情相关,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并不持续。”在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看来,从2022年初开始,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,其净值是波动的,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,不存在稳定的套利空间。

  年内多家银行挪用资金被罚

  “贷款必须专款专用,无论申请的是消费贷还是经营贷,都不可以用来购买理财和股票等金融产品,这是行业规定。”对于能否用贷款购买理财产品,某国有大行客户经理也持否定态度,“对于贷款后的资金流向,我们也会进行相关核查,不符合规定的话,资金是会收回的。”

  实际上,针对资金套利行为,监管部门早已明令禁止。《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》中明确规定,“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、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”。

  在招商银行、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中消费贷款办理界面也有“资金不能流入楼市、股市、基金、理财等国家法律、法规禁止的行业和领域”的明确提示。

  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注意到,今年以来,曾有多家银行挪用贷款购买理财产品被监管部门处罚,中小银行是“重灾区”,同时也有部分国有大行“上榜”。

  “部分普惠小微贷款的确存在被套用、挪用等问题,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、资本市场、理财市场并不少见。”董希淼建议,针对此类现象,银行应加强其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管理,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。对借款人虚构借款用途、提供虚假材料,骗取、挪用贷款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,银行应及时收回、不予续贷,并将相关情况上传征信系统,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。

  “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也不要去做这类的尝试。”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表示,利率倒挂套利空间微薄,收益很不稳定,且涉及违法违规,对投资者来说得不偿失。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财经股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QQ:2261036103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