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财经股市网
70年巨变·邯郸与共和国共成长
首页 > 理财 > 正文

牛年想靠基金「赚钱」,不要忽视这3点

理财来源:和讯网2021-02-19 14:46

  大家好!开工第一天,休整了一个长假回来,工作起来,有没有觉得格外神清气爽呢?

  今年春节假期,走亲访友的时候,如何投资理财,买什么基金比较好,成了餐桌上被高频讨论的话题。

  听了一圈下来后,最大的感受是:理财科普之路,任重道远呀~

  去年市场热,很多新手一入场就赚到了钱,从基民一跃成为“基神”。

  踏出赚取被动收入的第一步,当然值得鼓励。

  更重要的是,保持对市场的敬畏,学会识别风险,长期在这个市场里赚到钱。

  01

  基金投资≠低风险

  春节和去年收获颇丰的亲戚们聊了聊,发现不少人都有个误区,就是觉得基金投资的风险小,不心疼亏。

  如果这么理解的话,就有失偏颇了。从基金的分类来看,风险从低到高,依次排开。

  和买卖个股相比,基金投资的确省心不少,赚钱概率也大大增加。有专业的基金经理选股,并根据市场的涨跌,来调整个股的仓位配比。

  细究起来,风险一点也不小,股票基金背后,买的是一篮子个股,只是因为没有集中押宝,风险被分散了。

  但如果遇上某一年A股大跌,部分基金净值下跌20-30%或是腰斩,也是挺常见的事情。

  所以,我们还是要明确一点:用3年不用的长钱,来买股票基金。

  02

  小心被「藏」起来的风险

  春节饭桌上,有90后的亲戚说,为自己喜欢的基金经理打call,还加入了他的粉丝团......

  去年基金销售火爆,很多年轻的朋友把买基金变成一种社交,在极度乐观中,把基金投资”娱乐化“。

  这种氛围下,投资的风险被大大弱化,甚至掩盖了。

 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,我们容易从很小的、具有偏差的样本里得出普遍性的结论,这一心理在投资中尤其容易被放大。

 

  今年赚50%的基金,明年的收益就有希望翻倍......

  一旦上涨的泡沫吹起来,就往往忽视了事物的本质。

  不妨冷静下来,做个盘点,问问自己:

  到底买了什么基金?

  用了什么钱买?

  准备持有多久?

  如果用了日常开销,2、3年内孩子学费、装修等刚需的钱来买股票类基金,就没那么明智了。

  尽管我们对中国宏观环境,股票的长期趋势保持乐观,但至于接下来2、3年内是涨是跌,这就有点像投硬币、猜谜语了。

  我们普通人与其预测,不如——

  理性地开启,不断完善投资逻辑,并按你的逻辑行动,再验证、再完善……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,是难能可贵的。

  我们鼓励用「试一试」的小额资金,迈出投资第一步,但并不是让大家一上来就抱着”随便玩耍“的心态。

  如果你做足了功课,知己知彼的情况下,拿出1000块来买基金,那不仅是投入了真金白银,更可贵的是,还有了好的投资习惯。

  纪律是伴随终身,让任何付出都产生复利的重要因素,也是在若干年后,拉开收益差距的秘诀。

  03

  对「赚多少」有合理预期

  另外,对于风险认知不足的背后,其实是对收益有过高的期待。

  去年A股中股票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40%,部分基金收益还翻了倍。

  于是就有朋友开始猜测,今年的收益大概能到多少?30%?50%?

  其实,像巴菲特这样市场上顶尖投资者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也不过在20%左右。

  这10年来,国内A股的股票基金的平均年化回报为15%不到。

  从这两组数据就可以看出,去年的市场有多疯狂,长期来看,这样高的赚钱效应,大概率上并不可连续实现。

  用客观信息对收益有合理预期,也能进一步让我们对风险有警觉,对持续的高收益少一分妄念,多一份持有的理性。

  最后,想和大家说,基金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,重要的并不仅仅是短期赚多少钱,而是我们具备了多少赚钱的实力。

  如果是稀里糊涂“躺赢”了,那么靠运气赚的钱也容易亏回去。

  充分认识到被情绪隐藏起来的风险,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而赚钱,是否有实力能长期赚钱,才是更有价值的事。

  好啦,牛年更新第一弹就到这里。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财经股市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QQ:2261036103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新闻推荐